其一

一红发狂生,偶涉一兰若,殿宇禅舍,一白袍僧挂搭其中。见客入,肃衣出讶,导与随喜。殿中两壁图绘精妙,人物如生。东壁画众神者,内一赤发白衣,丰神俊朗,眼波将流。狂生注目久,不觉神摇意夺,恍然凝想。身忽飘飘,如驾云雾,已到壁上。见殿阁重重,非复人世。一白袍僧说法座上,偏袒绕视者甚。生亦杂立其中。少间,似有人暗牵其裾。回顾,则赤发神者,冁然竟去。履即从之。过曲栏,入一小舍,舍内寂无人,遽拥之,亦不甚拒,遂与狎好。既而闭户去,嘱勿咳,夜乃复至,如此二日。
一日鱼水欢好,忽闻纷嚣腾辨之声,惊起。则见一僧人,黑袍黥面,声色俱厉。黑袍僧怒曰:“小子竟独吞?” 白衣神者答言:“师尊既来之,愿与共享。”神者僧人忽化鬼面,牙尖爪利,扑至狂生。狂生大怒,化一赤色双 角巨蟒,与之交斗。缠斗数刻,传来清圣佛音,白袍僧飘然而下,神者伏地,化一红毛幼猫,黑衣僧无视其人。白袍僧曰:“汝与汝徒,壁内静修百余载,仍不思悔改,吾甚惜之。”黑衣僧怒曰:“困吾等于此壁百余年,吾誓杀汝。”白袍僧叹曰:“随吾去吧。”黑衣僧颤抖倒地,化一黑猫,僧者抱起,化光而去。空中传音,“汝虽蛇妖,但唯汝能克此赤火猫精,今之放汝等而去。”红发狂生手提幼猫,笑曰:“汝之小,不够果腹,不如侍从,往东往西,皆随吾命。”随即驾云而去。

由于此段中某句而引发的RP之一

黑蘑,长虫最爱也。余尝见一红赤毒蛇,游走丛间,见黑蘑,以迅雷之速吞之也。

RP之二

曾有黑猫坠于崖下,几死,红蛇救之,猫随蛇返。后红蛇离家,群蛇居地陷,黑猫一力系之。红蛇归,蛇猫遥相望。

其二

山中遇妖

曾有深山,电闪紫雷,轰鸣阵阵,又时有铁链作响。有樵夫好奇近而窥之,见一少年偎一白色巨兽旁。兽闻生人味,躁动不安,少年安抚之。樵夫以为妖,大惧,逃下山去,请高僧前往收妖。僧至,少年冷晒以对,化出兵器,引动天上紫雷,僧立毙,转而对樵夫。樵夫双股瑟抖如糠,方看清少年容貌秀丽,双眼咒封。少年鄙夷弃之。樵夫得以还家,大病十余日方好,此后不复入山也。

这个是纯粮食的,无CP,请勿挖樵夫和高僧的原型问题,只是我随手为情节随手用掉的两个妖道角= =|||||
用“山中遇鬼”做题目比较顺,但是故事里面说阿赦仔是妖,也只得照应的用“山中遇妖”了……
本来还想溜溜杀赦仔,但是功力不够,只得腰斩情节,只留阿赦仔一只了……

其三

某乡里,乡民皆曰前山夜有怪声,如经如诉如泣如咒,历久不绝,如夜不闭户,则次日头晕目眩,上吐下泄,大病一场。乡间一对守山父子循声夜探,子亡,父疯。某郎中子,探其因。数日返,神情大异于常。送医,已入邪。再无人敢探。
有紫衣少年,武艺卓绝,为除异象独自入山。得见一洞,略有光影,愈近声愈隆,几欲发昏。洞内一长发葛衣人大力敲打一具零散女尸已略成剑形。口中亦念念有词。怪声来源正是其唇齿之间。
紫衣少年,几欲昏厥,将退之时突为一赤毛狐狸大力叨住衣袖不得脱身。
紫衣少年心下大骇之时,赤毛狐狸化为红衣秀士之形。口中亦念念有词。紫衣少年掩耳不及。只闻得葛衣男子与红衣秀士同念咒语曰: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。听死你。

膜拜之,筒子,真担心汝会被外星人祥瑞

其四

戮佛

有魔物进犯佛门重地,众罗汉结阵战之。魔物初不敌,受伤倒地,煞气奄奄。众罗汉退,仅留一人欲取魔物性命。欲取之时,煞气重起。佛门重地立化修罗场。众罗汉死前唯见魔物红发红衣,金瞳带赤,美丽异常。

还是忍不住溜了杀赦仔出来,都是原剧情节= =

其五

天命

有少年欲阅天书,参天机。守书者不允,少年曰:“为魔界,死,吾不怕。”守书者感其诚,命阅之。后少年前往某地取宝物,持宝者难之曰:“若能接吾一招,宝物便与汝。”少年应之。为接招,少年使戟刺透脚面,钉己于地不退也。持宝者见状,叹曰:“汝此去,必不还也。”,遂与之。后少年出战,果不还也。

第一个重点落到了阿吞仔身上,心有不甘,于是又写了一段出来
还真是越写越囧,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=v=

其六

余客居山阴,尝闻城郊林间诡异,鬼怪出没频繁,生人勿近。余同乡连生,素以济世为己任,往而探,归而告余,此处鬼怪妖邪异常,中有一妖捕人食之,吸人精气,日间画皮,状若红发白面鬼。林中数妖如黑磨、赤蟒、白獒、红蛇者尽折于其手,妖王子神藻亦不能免,每每尸骨无存,妖王竟一无所知,待其如子。连生迭声叹曰此妖若为人,画皮噬骨一技定可安邦。余默,二日后接获家书,匆忙返家。数月后于济南重遇连生,寒暄问安。连生引余至其家,见一红发白面童子,扫洒庭院,煮酒烹茶,进退得宜。此子善驱旱魃役夜枭,取得灵草翠浮为佐料,所烹之珍馐佳肴不一而足。饭后对弈清谈,童子侍立,偶有金玉之言。连生面有得色。余留宿此地,夜间辗转难眠,起身徘徊廊中。忽闻得主人房中异响,若弦上吟揉挑拨,似有若无。次日见童子于庭中,面色益发苍白,连生益发光彩照人,面色红润。余迷惑不解,请教养生之道,连生道,佛曰,不可说。三五日俱是如此。余耽留日久,辞别连生。后流离他乡,偶遇乡人,曰连生得登仙道,羽化而去。童子不知所踪。复有人偶遇一白衣僧人,一青面童子相随,肖似余所见之红发白面童子,疑为一人。僧人坐化,童子亦随之而亡。 或曰:药渣,废矣,毁之。佛门之功德也

时间倒叙杀妖——成皮——封禅,和叛徒——莲华——一莲托生,两条时间线

其七

余旅居松山之时,邻一村落,村中尼庵畜黑色獒犬一只,随众师太茹素,貌极凶悍——然性实通灵,村中孩童戏之,不惊不怒,大家之风。
某日家仆经该村而返,告知该獒近日在村中骚扰牲畜,村人有驱逐之意。
余甚奇,遂前往村中察访。
是夜,村中灯火寂寂,黑獒口衔一皮囊向村中畜栏而去。
择新下仔肥壮母羊一只,以爪按倒,竟灵巧挤乳。
余大惊,暂按声色续看,却见黑獒又衔羊乳皮囊向村外而去。
至树下,钻入,半晌方出,回庵静睡。
余探之,树洞内有新生幼猫一只,通体火红唯耳尖雪白,样貌可爱。
遂抱养回家,以牛乳喂之,幼猫不食。
入夜,宅外有狼嗥之声,外出查看却是黑獒衔羊乳至。
放入,幼猫极亲近蹭舔黑獒前爪,捧皮囊吸饮。
余大叹,遂将幼猫放回树洞,使童仆送碎银少许至村人处,说明此事且送上羊乳之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yput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